loading..

学校要闻

“深蓝广东须精耕南海”--朱坚真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时间:2011-02-26

编辑:

作者:

审核:

来源:<a href="http://www1.gdou.edu.

浏览次数:

2月23日,买球网站副校长兼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朱坚真博士接受香港商报记者采访。26日香港商报人物专访全文刊登,以飨读者。朱坚真近年重点致力于南海问题研究,先后主编全国高校教材《海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海洋管理干部培训教材《海洋资源经济学》、《海洋环境经济学》、《海洋综合管理概论》、《海洋国防经济学》等,完成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个,国际合作项目2个,决策咨询类研究16个(其中广东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1个)。在涉及南海综合开发、海洋区划与规划、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构思和自己的观点,深受媒体关注。

\

附人物专访全文: 

南海战略涉及民族核心利益

朱坚真:粤港澳精诚合作方不辱使命

[新闻事件]

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确定广东为全国三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推动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经济区,广东成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省。

[人物档案]

朱坚真,1963 年11月生,湖南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广东省政协常委,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海洋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兼职博士生导师,买球赛的网站大全副校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海洋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学》、《海洋资源经济学》、《海洋环境经济学》、《海洋国防经济学》、《海洋区划与规划》、《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等。

南海战略涉及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香港商报:在中国海洋战略中,南海战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广东在南海战略中又占什么样的地位?

朱坚真:21世纪是海洋开发利用的世纪,全球已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开发生物、海洋矿产、海洋能源和其他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和外大陆架的划定申请,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和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催动全球沿海各国掀起一场“海洋圈地”冲击波,各国由陆地上的寸土必争正转向海洋上的寸海必争,全球近36%的公海变成沿海各国的专属经济区。海洋再次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全球战略的争夺点。中国海洋战略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南海是中国最广的海疆,约占中国海域的三分之二,资源约占中国的70%,如已探明的南海石油储量近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被称“第二个波斯湾”。同时南海直接通向太平洋及其他大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南海战略是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然而,南海岛礁和海域主权之争让“南海战略”被搁置多年。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仅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但中国在南海的油井口稀少。南海是我国不可辩驳的疆土,资源的蚕食已使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受到严重冲击,启动南海战略已是当务之急。随着东盟“10+1”合作协议的生效,南海开发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进入由政治到经贸、产业、文化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

广东是海洋大省,俯瞰南中国海,毗邻太平洋,海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条件非常好。在南海战略中,广东有比海南、广西更大的天然优势,是引领南海战略发展的主战场,这也是国家将广东列为试点的主要原因。启动“南海战略”,打造“深蓝广东”,不但能使广东由“珠江时代”进入“海洋时代”,还将力促“10+1”合作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把南中国海建成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海”,维护好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以在“十二五”时期,广东将通过“南海战略”成为国家战略部署的主要承载省。

香港商报:目前南海主要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发情况怎样?

朱坚真:从战略上讲,南海主要是空间资源,控制好南海的岛屿和海岸线,就等于是拓展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国际出海大通道,这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其次,从经济资源角度看,南海有巨大的水体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据去年秋季渔业普查,南海有鱼类1000多种,目前只开发了30余种,贝类有100多个品种,目前开发的只有10多种,绝大多数海洋药物有待开发。这里说的还只是近海范围,3千米以下的深海开发得更少。总体来说,南海近海区域开发不到三分之一,深海基本未开发。如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现有技术探明的石油储量近500亿吨,天然气15万亿立方米,目前周边国家正在加紧开发,在能源的极度紧张的局面下,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

香港商报:那您觉得我国南海资源开发还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坚真:从技术上讲,我国的海洋技术相对落后,总体水平大致与美国相差30年,与德国、日本差距20年,尤其是在深海资源开采技术方面差距更大一些。我2007年、2010年在美国进行学术合作交流过程中就发现我们缺少开发深海资源的核心技术。对于关键技术资料,美方从来不给我们看,这让中国一时难以吸收到先进技术,从而影响了南海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再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长期对南海拥有主权,但国人包括民族领袖们缺乏海洋国土意识、只有传统的陆地国土意识。如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共和国时代,国家领导人对岛屿的重要性认识就没有今天这样强烈的意识,当政治礼物将一些岛屿“赠送”给周边小国,使我们在岛屿争议和海域主权国际法确定方面带来了很多麻烦。改革开放以来,总设计师邓小平意识到了这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不能一步到位,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但南海其他国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为由,无视“共同开发”的原则,不断联合区外发达国家大规模开发属于我国的海域,使我们开发南海战略十分被动。

南海开发还是要走经济之路

香港商报:目前南海这种不利于我国的格局,我国有何解决之道呢?为何要将试点放在广东?

朱坚真:目前我国南海中有40多个岛屿,其中27个较大岛屿被他国占领。国内曾经有一种争论:能否通过小规模武力收回被占岛屿?但考虑到国际压力,以及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环境,我们大多数还是主张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目前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装备去全面开发南海资源,但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周边国家不要把南海的整体环境破坏了,要求他们与我们建立双赢、多赢的海洋产业协作系统,建立一个国际间利益相对平衡的自由贸易区,为将来以我为主、共同开发南海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选择试点之前,沿海各省都向国务院上报了各自的海洋开发方案,从广东报的方案来看,广东有三个比较显著的陆地产业带和海岸带开发优势,一是连接港澳的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化程度高,经济基础条件好;二是有以汕头为主的粤东沿海城市群;三是有以湛江为主的粤西沿海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有人口、产业和技术相对密集,基础设施相对较好,能适应未来海洋重化工、钢铁、油气等产业发展,所以国家把试点给了广东,广东成为引领南海发展的重要承载省。

另外,国家考虑到东盟“10+1”合作协议已正式生效,南海开发进入从政治层面转到经济层面。相对南海中的福建、海南、广西三省,广东更具有产业基础引领“中国—东盟”合作,能先从经济上与国家的“南海开发”战略对接,打通与东盟协作、走向印度洋等国际海域的大通道。正是站在这个角度,国家在试点中将广东定位为“国家南海开发的桥头堡和支援基地”,要求广东全面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好“深蓝广东”, 疏通海洋国际大通道,为完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打破海上封锁,探索一条“深蓝中国”之路。

香港商报:开发南海,广东应如何担当起领头羊的角色?有哪些步骤?

朱坚真:海洋开发必须依托陆地经济带,必须坚持陆海产业、技术的统筹发展。广东的陆地产业和经济带发展已很成功。现在全省上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将陆地产业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首先,要搞好南海近海开发,多年来广东近海主要以养殖业为主,污染较重,尚未建立一个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二五”时期首先要在这方面引导好,要有新的突破;其次,要重点发展海洋第二、三产业,包括临海重化工、鱼类等海洋资源深加工等在内的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旅游、远洋运输、国际贸易、海洋监测、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文化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海洋第一、二、三产业要通过技术升级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中科炼化,钢铁等大项目已在湛江动工,海洋第二产业发展起步良好,海洋第三产业会随着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广东继珠三角经济增长极的第二个经济增长极。此外,从未来发展态势看,广东在促使本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还要搞好跨区域的海洋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落实好试点方案提出的推动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这里面深海、近海产业合作都大有文章可做。南海海洋开发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海洋产业合作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及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减少权益之争,处理好历史问题。

广东发展海洋经济还需努力

香港商报:资料上显示,广东连续16年海洋GDP排全国第一,产值达8000多亿元人民币,远超山东,这应该说明广东海洋开发实力很强大吧?

朱坚真:广东的海洋产值排全国第一,数据是不错的,但数据背后隐藏太多东西需要解释。广东海洋产值总额高是因为海域大,所管辖的海域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倍多,占全国14%。广东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有大陆海岸线4000公里,占全国19%,居首位,海上能与港澳相通,东接台湾,西联东盟,靠近世界第一黄金航道,区位优势明显。广东海域面积是山东的二三倍多,产值只比山东多约四分之一,从人均和亩产来看,广东的附加值远低于山东,也比不上辽宁、上海、浙江等地。

再从软实力来看,广东的海洋科技和教育远远落后于山东、上海。专业技术和人才量均排不到全国前三名,与海域面积不相称,广东还主要停留在几条鱼上做文章,产业单一、技术传统。在海洋制药、海洋矿产、油气开采方面比较落后,目前海洋产业占GDP比重大约16%,与先进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未来海洋开发潜力巨大。

香港商报:您觉得广东要完成使命需要哪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朱坚真:机制、体制上,广东的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是南海区域,广东省目前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比广西还要落后,工作机制比山东落后。广西在多年前就设一个海洋渔业局,是政府一级单位,全面管理海洋渔业事务。在2010年之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不属于广东省人大授权的权力机构,不具备一级政府机构职能,业务上主要管几条鱼,我经常与那里的领导开玩笑说,你们应该在机构名称上应该去掉一个“与”字,最好不要“渔业”二字。因为海洋除了鱼还有太多的公共管理事务。2010年广东进行大部制改革,增加了一些部门职能,但海洋管理仍然,目前新机构处于全面履行职能初始阶段。

与山东省相比,我省海洋管理机制落后了许多年,山东早就成立了海洋与渔业厅,全面统筹管理海洋中的各类事务。目前山东出台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财税、投融资、海域海岛和土地使用、对外开放等60多项扶持政策安排。而广东虽然机构理顺了,但具体管理上还未完全摆脱“五龙治海”局面,即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水利厅、气象局、海军与边防武警的多头管理。国务院在广东试点,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南海战略需粤港澳合作落实

香港商报:目前粤港之间的海洋开发合作主要在哪些方面?进展情况怎么样?

朱坚真:广东拥有42万平方公里海域、1431个海岛、510多个海湾等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南海战略中提出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粤港澳水陆相连,优势互补合作开发是必要的。从目前来看,粤港两地海洋层面合作主要还停留在科研项目上,如海洋防灾监测、惰性拆建物料海上处置等上面。如香港创新科技署曾推动了一项与广东合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渔业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研究,海洋遥测技术等。这些合作以具体项目为主,还缺少全局性的整体规划。

现在国务院在广东试点,粤港澳三方应建立一个海洋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像横琴、前海、南沙等地都是重要结点,粤东、粤西要建立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加大投入,加快合作,上档次,成规模,形成联动,促进示范区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将来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捍卫。

香港商报:结合现在的国家在广东试点,您认为粤港澳在海洋战略上如何合作分工呢?

朱坚真: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愿意去香港、澳门旅游购物?港澳是自由港,属于自由贸易区,这种政策体系形成了物美价廉。澳门与香港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海岛,他们的发展之路本身就值得借鉴。现在广东有1431个海岛,首先能否选择一批海岛发展港澳自由港的模式?当然不能上像澳门那种博彩业,这方面完全可以试点,与港澳共同开发。

第二个方面,目前国际先进国家对国内封锁海洋技术,港澳的海洋建设技术对广东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澳门上任特首何厚铧曾到湛江来考察过,认为广东海岛发展极具前景。后来我们也去澳门考察,发现澳门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改造过许多海岛,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海洋工程技术,如其海上建筑防风浪、抗腐蚀技术要比国内先进,杭州湾跨海大洋就引进了他们的技术。澳门香港的海上旅游、如游艇技术也很发达,完全可以与广东的海域进行合作开发高端旅游业,如茂名放鸡岛就是交由外资开发的,效果不错。还有鱼类深加工方面,香港也有很大优势,在湛江我就发现,本地企业用海鱼做的罐头品质就是不如香港,后来香港在这边建厂,本地企业只供应原材料,做出来的鱼罐头出口销畅全球;还有香港不少企业在沿海地区收购对虾壳提炼胰岛素,这些都有技术在里面,香港有优势。

我去美国旧金山、落山矶考察过海洋加工业,发现那里的深加工企业有14000多家(包括产学研机构),包括功能、保健类就有几千个品种,产品非常细化与专业,这方面广东还只是刚刚开始,粤港澳产业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更为重要的是,香港还是一个融资天堂,有国际融资的优势。现在海洋战略里搞的一些大项目,如核电、钢铁、石化项目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还需要引进大量环保技术,香港在这方面有优势。现在广东传统陆地产业基本发展完成,经济转型中海洋试点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蓝图绘就,应该来说双方都面临最佳机遇期。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党办)、2383333(校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买球赛的(中国)网站大全 -BinG百科  粤ICP备

粤公网安备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