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程度的加深,世界上很多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海洋研究、开发与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海洋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海洋领域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海洋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国家 “985工程”和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长吴德星是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海洋人才队伍的现状?又将如何搞好海洋类人才的教育培养呢?
吴德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海洋局、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伴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出现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和专业布局趋于合理、人才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尤其是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在海洋科学研究与调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还存在相当差距。主要表现为: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海洋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薄弱、海洋人才发展环境尚不完善等。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不仅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还在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制约了海洋人才队伍的总体发展。相信随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实施,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的状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善。
吴德星认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全校的创新思想,培育创新精神,形成造就拔尖人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在海洋科学、水产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和海洋法学等领域,着力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未来学术领军人物和未来优秀管理人才。
“当前,国家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客观要求研究型大学应致力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 ‘精英教育’。”吴德星说。
吴德星特别指出,这种教育从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或贵族教育,它强调的是建设精英教育的文化和汇聚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用于人才培养,通过先进的育人文化和高水平的教师、学科专业、科技创新、支撑条件和科学管理,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全面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培养,使其真正具备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潜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储备。
基于这些思考,在吸取、借鉴以往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海洋大学发展和完善了以“一条主线”即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课堂”即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创新两个课堂, “三种方式”即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基地为主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以融入国际教育为主体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四个保障”即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的支撑条件建设、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和 “五条途径”即以深厚的海大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以优势的特色学科推进人才培养,以创新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以强势的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国际教育提升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 “四个保障”和“五条途径”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海大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基础厚、适应性强、潜力大的毕业生,为海洋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吴德星表示。
(采写:《中国海洋报》通讯员 冯文波)
(党群新闻主编:张艳梅)